项目背景
某塑胶厂年产PVC塑胶地板1000万平方米,原料为PVC粉、碳酸钙粉、稳定剂等。投料、混料、开槽、分片及挤出工序产生大量粉尘(PM10浓度>50mg/m³),同时存在VOCs(氯乙烯、氯化氢等)排放问题。原除尘系统效率低(仅旋风除尘),无法满足《塑料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废气成分来源
粉尘:
投料/混料:PVC粉、碳酸钙粉(粒径<50μm,占比90%)。
开槽/分片:地板切割产生的PVC碎屑粉尘。
粉碎/磨粉:边角料回收产生的二次粉尘。
VOCs:
挤出/热压:PVC受热释放游离单体(氯乙烯、HCl,浓度>100ppm)。
处理工艺流程
粉尘处理:
设备密闭直连布袋除尘器(风量6000m³/h),粉尘回收率95%。
密闭作业间+集气装置(效率90%),配套布袋除尘器(4万m³/h风量)。
人工投料口设置集气罩(风量1728m³/h),混料机密闭连接布袋除尘器(效率95%)。
投料/混料:
开槽/分片:
粉碎/磨粉:
VOCs处理:
碱喷淋(中和HCl)+光催化氧化(分解氯乙烯)+活性炭吸附(效率80%)。
挤出/热压废气:
排放监测:
在线监测粉尘浓度、VOCs及氯化氢排放。
最终效果
粉尘排放:≤10mg/m³(国标30mg/m³),车间PM10浓度降至<2mg/m³。
VOCs排放:非甲烷总烃≤54.25mg/m³(国标120mg/m³),氯化氢≤0.125mg/m³(国标30mg/m³)。
经济效益:年回收粉尘12吨,节约原料成本8万元;VOCs治理避免环保罚款(历史罚款记录达50万元/次)。
项目背景
某五金塑胶厂注塑车间碎料岗位(粉尘爆炸危险场所)因未落实粉尘清扫制度、除尘系统使用正压吹送(违反AQ 4272-2016标准),被应急管理局责令整改。车间粉尘浓度>30g/m³(爆炸下限),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废气成分来源
主要粉尘:
注塑废塑料碎片(粒径<75μm,含聚丙烯、聚乙烯等)。
混料添加剂粉尘(碳酸钙、阻燃剂等)。
风险点:粉尘堆积+正压风机=爆炸高风险。
处理工艺流程
系统改造:
将正压除尘改为负压除尘,增设火花探测+熄灭装置(反应时间<5ms)。
粉尘清扫:
建立清扫制度,每日清理除尘管道及设备(记录留存2年)。
废屑处理:
金属粉尘废屑装袋后单层堆垛,增设氢气监测报警装置。
防爆设计:
除尘器顶部安装泄爆片,设备接地电阻<4Ω。
最终效果
安全达标:通过应急管理局验收,粉尘爆炸风险等级降至“一般”。
排放改善:粉尘浓度<20g/m³(国标30g/m³),设备静电电压<100V(消除火花风险)。
管理提升:粉尘清扫记录完整率100%,员工培训合格率95%。
项目背景
某再生塑料厂破碎工序产生大量粉尘(PM2.5浓度>800mg/m³),原有布袋除尘器因滤袋堵塞频繁(湿度高、粘性粉尘),维护成本年增20%。粉尘含聚丙烯纤维(易产生静电),存在燃爆风险。
废气成分来源
破碎粉尘:
废旧塑料(PET瓶、泡沫等)破碎产生的纤维状粉尘(粒径<10μm,占比85%)。
粉尘含挥发性有机物(TVOCs浓度>500ppm)。
环境风险:粉尘比表面积大,易吸附VOCs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处理工艺流程
湿法抑尘:
破碎机出料口安装水雾喷淋系统(喷嘴设计覆盖全断面,用水量2m³/h)。
密闭输送:
皮带输送机密闭,负压收集粉尘至喷淋塔。
喷淋塔处理:
塔内分层喷淋(水雾颗粒<100μm),粉尘粘附后沉淀至污水池。
废气净化:
喷淋后废气经除雾器+活性炭吸附(VOCs去除率85%)。
智能监测:
粉尘浓度传感器联动喷淋系统(超标自动启动)。
最终效果
粉尘排放:≤10mg/m³(国标30mg/m³),车间PM2.5浓度下降95%。
VOCs控制:TVOCs浓度≤30mg/m³(国标60mg/m³)。
设备维护:滤袋更换周期从3个月延长至1年,年节约维护成本15万元。
安全提升:粉尘爆炸风险等级从“高”降至“较低”。
案例 | 关键工艺设备 | 粉尘去除率 | 排放浓度 | 特点 |
---|---|---|---|---|
PVC地板厂治理 | 布袋除尘器+光催化氧化+活性炭吸附 | >95% | ≤10mg/m³ | 多污染物协同治理,自动化监控 |
注塑车间整改 | 负压除尘系统+火花探测装置 | >90% | <20g/m³ | 防爆设计,制度化管理 |
塑料破碎湿法处理 | 水雾喷淋+喷淋塔+活性炭吸附 | >99% | ≤10mg/m³ | 湿法抑尘,低成本维护 |
Copyright © 2017-2025 惠州市玮霖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