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厂硫化废气是橡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主要来源于硫化、混炼、挤出等工序。硫化是橡胶制品生产的关键步骤,通过高温高压使橡胶分子交联成型,但此过程会释放大量有害气体,若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如刺激呼吸道、引发慢性疾病等。
橡胶厂硫化废气主要来源于以下环节:
硫化反应过程:
橡胶在高温(通常140-180℃)和高压下,硫化剂(如硫磺)、促进剂、防老剂等添加剂发生化学反应,释放出挥发性有机物(VOCs)、硫化氢(H₂S)、**二氧化硫(SO₂)**等气体。
橡胶热解时还会产生炭黑粉尘、焦油雾等颗粒物。
原材料挥发:
未参与反应的橡胶原料(如增塑剂、软化剂、溶剂)在高温下挥发,释放苯、甲苯、二甲苯等有机物。
设备泄漏:
硫化设备(如硫化机、模具)因密封不严或磨损,导致废气无组织逸散。
其他工序:
混炼、挤出、裁切等环节也会产生少量废气,包含粉尘和VOCs。
橡胶厂硫化废气成分复杂,主要包括以下污染物:
挥发性有机物(VOCs):
苯系物(苯、甲苯、二甲苯)、烷烃、烯烃、酯类、醛类等。
溶剂型胶粘剂使用时释放的环己酮、二甲苯等。
硫化物:
硫化氢(H₂S)、二氧化硫(SO₂)、**二硫化碳(CS₂)**等,具有强刺激性气味。
颗粒物:
橡胶粉尘(炭黑、橡胶颗粒)、焦油雾(沥青烟)、烟尘等。
恶臭气体:
甲基硫醇、甲硫醚、胺类等,气味刺鼻,感官强度高。
背景:
企业生产橡胶密封件,废气含H₂S、NMHC(非甲烷总烃),浓度较低(NMHC约200 mg/m³),但恶臭问题突出。
处理工艺:
UV光解:利用紫外线分解VOCs和恶臭物质为CO₂和H₂O。
活性炭吸附:吸附残留的NMHC和异味。
废气收集:通过集气罩收集硫化车间废气。
预处理:水喷淋塔去除颗粒物和部分水溶性气体。
核心处理:
效果:
H₂S去除率89%,NMHC排放浓度≤25 mg/m³(去除率87.5%)。
臭气浓度从800降至20以下(符合《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二级)。
周边居民投诉减少90%。
背景:
生产高浓度硫化废气,含H₂S、SO₂、VOCs(如苯、甲苯)。
处理工艺:
活性炭吸附:吸附残留VOCs。
光催化氧化:利用TiO₂催化剂分解低浓度有机物。
两级碱喷淋:NaOH溶液中和H₂S、SO₂,生成硫化钠和亚硫酸钠。
降温除湿,降低VOCs浓度。
废气收集:密闭车间+负压系统收集废气。
预处理:
核心处理:
效果:
H₂S去除率90%,NMHC去除率90%。
废气达标排放,解决传统工艺效率低的问题。
背景:
大型轮胎制造企业,废气风量大(50000 m³/h),含高浓度VOCs(非甲烷总烃浓度高)。
处理工艺:
催化燃烧(RCO):在催化剂作用下,VOCs在250-300℃氧化为CO₂和H₂O。
干式过滤:去除颗粒物。
活性炭转轮浓缩:吸附高浓度VOCs,浓缩后风量减少至1/10。
废气收集:管道系统收集炼胶、硫化工序废气。
预处理:
核心处理:
效果:
非甲烷总烃处理效率80%,整体收集效率95%。
节省运行成本,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背景:
再生橡胶生产中,废气含焦油雾、H₂S、CS₂及致癌物苯并[a]芘。
处理工艺:
等离子体净化:高能电子分解大分子有机物(如CS₂、PAHs)。
活性炭吸附:吸附残留污染物。
旋风除尘:去除大颗粒粉尘。
静电除油雾:捕获焦油雾和细小颗粒(效率≥95%)。
预处理:
核心处理:
效果:
焦油雾和粉尘去除率90%,H₂S和CS₂大幅降低。
达标排放,符合《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污染控制技术规范》。
活性炭吸附:适合低浓度、大风量废气,需定期更换活性炭。
催化燃烧(RCO):适用于高浓度VOCs,分解效率高(>90%),但需预热能耗。
UV光解/光催化:低成本处理低浓度VOCs和恶臭气体。
生物处理:利用微生物降解硫化物和有机物,运行成本低,但需控制温湿度。
静电/布袋除尘:预处理颗粒物,保护后续设备。
预处理:必须先除尘、除焦油,避免堵塞活性炭或催化剂。
组合工艺:根据废气成分选择多级处理(如“碱洗+活性炭+催化燃烧”)。
抗硫中毒:催化燃烧催化剂需抗硫(如钯-铂合金),避免硫化物中毒失效。
二次污染控制:
洗涤塔废水需中和处理,回收硫化物。
废活性炭按危废规范处理。
橡胶厂硫化废气成分复杂,需根据浓度、成分选择合适的处理工艺。典型案例表明:
低浓度废气:活性炭吸附+UV光解可高效除臭并达标。
高浓度VOCs:活性炭转轮浓缩+催化燃烧是经济高效方案。
含焦油/硫化物:需先除油雾、碱洗脱硫,再结合活性炭或等离子体净化。
通过科学设计工艺组合,可实现废气达标排放,同时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Copyright © 2017-2025 惠州市玮霖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