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废气主要产生于沥青的熔融、加热、搅拌、运输及铺装过程中,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若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会对大气环境、人体健康及周边生态造成显著危害。其治理需结合物理、化学及热力学等技术,实现达标排放或资源化利用。
沥青加热熔融:沥青搅拌站、防水卷材生产中加热沥青至160-200℃时挥发的气体。
搅拌与摊铺:沥青混凝土搅拌过程中产生的高温烟气(含沥青烟、粉尘)。
运输与储存:沥青储罐呼吸口、运输车辆密闭不严导致的无组织排放。
道路施工:透层油、封层油喷洒时挥发的有机污染物。
污染物类型 | 主要成分 | 危害 |
---|---|---|
颗粒物 | 沥青烟(0.1-1μm)、碳黑 | 可吸入颗粒物(PM₁₀/PM₂.₅)污染空气 |
有机物 | 苯并[a]芘(强致癌物)、多环芳烃(PAHs)、酚类、醛类 | 毒性强,易致肺癌、皮肤病变 |
恶臭气体 | 硫化氢(H₂S)、甲硫醇、胺类 | 刺激性气味,干扰周边居民生活 |
挥发性有机物(VOCs) | 苯系物(甲苯、二甲苯)、烯烃 | 臭氧前体物,加剧光化学烟雾 |
背景:
某沥青搅拌站年产50万吨沥青混凝土,废气量约30,000 Nm³/h,沥青烟浓度峰值达800 mg/m³,苯并[a]芘超标60倍,需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
处理工艺:
集气系统:在干燥筒、振动筛等产污点设负压罩,捕集效率>95%。
预处理:布袋除尘器去除颗粒物(除尘率>90%),保护后续设备。
核心处理:
RTO蓄热焚烧:废气经陶瓷蓄热体加热至800℃,停留1.2秒,有机物分解率>99%(苯并[a]芘降至0.01 mg/m³)。
活性炭吸附:RTO出口烟气经活性炭层吸附残留VOCs(去除率>85%)。
脱硫脱硝:湿法喷淋(氢氧化钠溶液)去除酸性气体(SO₂、NOx去除率>70%)。
技术亮点:
热回收效率高:RTO热回收率>95%,年节约燃料费约120万元。
组合工艺协同:布袋除尘+RTO+活性炭解决颗粒物、有机物及恶臭多重污染。
达标稳定性:出口烟气颗粒物<20 mg/m³、苯并[a]芘<0.05 mg/m³,远低于国标。
成效:
年减排VOCs约150吨,避免环保罚款超300万元。
处理成本约25元/千立方米,行业领先。
背景:
某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厂产生高浓度废气(风量8,000 Nm³/h,沥青烟浓度1,200 mg/m³),含苯并[a]芘、硫化氢等有毒物质,传统焚烧能耗高且易堵塞管道。
处理工艺:
预处理:旋风除尘器去除大颗粒物(SS去除率>80%)。
低温等离子体:高压脉冲电场(80-120kV)电离气体,产生臭氧、羟基自由基,分解沥青烟(分解率>85%)。
催化氧化:废气进入MnOₓ/CeO₂催化剂层,250℃下将残余有机物转化为CO₂和H₂O(净化率>95%)。
碱液洗涤:NaOH溶液吸收硫化氢、酸性气体(H₂S去除率>90%)。
技术亮点:
节能高效:等离子体无需燃料,电耗仅15 kWh/千立方米,较RTO节能60%。
防堵塞设计:预处理+定期超声清灰,解决催化剂孔道堵塞问题。
资源化潜力:催化氧化产物CO₂可回收用于碳酸钙制备(年收益约50万元)。
成效:
出口烟气苯并[a]芘<0.005 mg/m³,达到欧盟2020标准。
年运行成本降低40%,设备寿命延长至5年以上。
技术选型原则:
高浓度废气(如搅拌站):RTO/RCO焚烧(热回收+达标保障);
中等浓度废气(如防水材料):低温等离子+催化氧化(节能高效)。
经济性优化:通过热回收(RTO)、资源化(CO₂利用)降低运行成本。
合规性要求:需满足《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1-2015)及地方标准(如京津冀沥青烟≤30 mg/m³)。
未来趋势:催化氧化、生物滤池等技术推广,推动沥青废气从“末端治理”向“近零排放”升级。
Copyright © 2017-2025 惠州市玮霖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