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加工过程中,废气主要来源于以下环节:
熔融阶段
塑料原料(如聚乙烯、聚丙烯)加热熔融时,释放挥发性有机物(VOCs),如苯、甲苯、二甲苯等。
废气特点:烟气大、浓度高,含增塑剂、稳定剂等添加剂分解产物。
成型阶段(注塑/挤出)
高温塑料在注塑或挤出成型时,挥发产生有机废气(如苯乙烯、氯乙烯)。
废气含颗粒物(塑料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烟尘)和油雾(润滑剂挥发)。
拉丝工序
熔融塑料通过拉丝模孔时,在出料口产生大量废气,含烷烃类、苯系物等。
其他来源
印刷与涂层:油墨和涂料中的有机溶剂挥发。
脱模与辅助设备:模具残留物、冷却塔、发电机等产生废气。
废气成分:VOCs(苯系物、非甲烷总烃)、颗粒物、氯化氢(PVC加工)、二噁英(高温分解时生成)。
针对塑料厂废气特性,通常采用组合工艺,流程如下:
废气收集
在注塑机、挤出机、拉丝设备等上方安装集气罩,通过管道集中收集废气。
预处理
除尘降温:旋风除尘器、喷淋塔去除大颗粒物和降温(处理效率:旋风除尘器可分离80μm以上粉尘,喷淋塔中和酸性气体)。
化学吸收:喷淋塔内加碱液(pH=9.5)捕集悬浮颗粒。
主处理
活性炭吸附:吸附低浓度VOCs,需定期更换活性炭(穿透曲线法确定更换周期)。
催化燃烧(RCO/RTO):适用于中高浓度废气,VOCs转化率≥98%,催化剂为铂钯合金,温度320℃。
光催化氧化:UV光解+臭氧氧化分解有机物,适合处理异味气体。
低温等离子:分解有机分子链,需结合预处理使用。
后处理
深度净化:高压静电除尘器去除超细颗粒物(极板间距150mm,电压40kV)。
余热回收:催化燃烧产生的余热用于预热进气,提高能源效率。
排放监测
在线监测非甲烷总烃、颗粒物浓度,确保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背景:印刷油墨挥发产生高浓度VOCs。
工艺:活性炭吸附+催化燃烧再生。
成效:VOCs浓度大幅降低,远低于排放标准,改善厂区环境。
背景:多台注塑机产生含非甲烷总烃、苯系物的废气。
工艺:集中式废气收集→高效旋流板塔预处理→活性炭吸附。
成效:废气达标排放,车间环境显著改善。
背景:废气含VOCs(180-350mg/m³)、粉尘(>50mg/m³)。
工艺:旋风除尘+喷淋塔+活性炭吸附-催化燃烧+高压静电除尘。
成效:非甲烷总烃去除效率96.5%,颗粒物≤20mg/m³,符合排放标准。
背景:废气含氯化氢等有害气体。
工艺:喷淋塔(碱液中和)+等离子体处理。
成效:有害气体有效去除,满足环保要求。
关键参数
风量:10,000~25,000 m³/h(峰值达30,000 m³/h)。
VOCs浓度:150~500 mg/m³(苯乙烯单体80~300 ppm)。
温度:常温~80℃(热解废气可达200℃)。
设备选型
活性炭吸附塔:处理风量匹配废气浓度,吸附介质选蜂窝/柱状炭。
催化燃烧装置:双温区控制系统,防止催化剂烧结。
喷淋塔:二级旋流板+二级喷淋,配除雾装置。
塑料厂废气处理需根据废气成分和浓度选择组合工艺,重点关注:
高效收集:集气罩设计避免无组织排放。
预处理优化:喷淋塔+旋风除尘提高后续处理效率。
主处理匹配:活性炭吸附、催化燃烧等技术联用。
达标排放:在线监测确保符合环保标准。
实际应用中,企业需定期维护设备(如清洗喷淋塔、更换活性炭),并记录运行参数(如催化床温度、喷淋液pH值),以确保处理效果长期稳定。
Copyright © 2017-2025 惠州市玮霖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