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铸废水主要来源于压铸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具体包括:
冷却水:
模具和压铸机在工作过程中需要冷却水降温,废水含有油脂、悬浮物及少量金属离子(如铝、锌)。
清洗废水:
压铸件表面清洗产生的废水,含油污、金属碎屑、脱模剂残留等。
脱模剂废水:
模具喷涂脱模剂后,部分脱模剂随废水排出,含有机物(如硅油、高分子化合物)。
模具维护废水:
模具预热、清理过程中产生的含油废水及金属颗粒。
切削液废水:
铸件后续加工(如切削、打磨)使用的冷却液和润滑液,含油、金属离子等。
压铸废水的污染物种类复杂,主要包括:
有机污染物:
脱模剂成分:硅油、高分子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等。
油类:液压油、润滑油、冲头油等。
COD/BOD:有机物含量高(如案例中提到COD可达2000mg/L)。
无机污染物:
金属离子:铝、锌、铁等(来自金属碎屑或模具磨损)。
悬浮物:金属颗粒、砂粒、粉尘等(浓度可达500mg/L)。
其他污染物:
酸碱物质:部分工艺可能产生pH异常的废水。
病原微生物:若与生活污水混合,可能含细菌等。
背景:
企业主要从事铝合金压铸件生产,废水主要来自模具冷却水、脱模剂清洗水及铸件清洗水。
废水特点:含油脂、悬浮物、金属离子(如Al³⁺、Zn²⁺),COD约1500-2000mg/L,SS(悬浮物)500-800mg/L。
问题:
直接排放导致周边环境污染,面临环保处罚风险;
水资源消耗大,需降低生产成本。
处理工艺:
预处理:
格栅与调节池:拦截大颗粒杂质,均衡水质水量。
隔油池:去除浮油和重油。
物理化学处理:
混凝沉淀:投加聚合氯化铝(PAC)和聚丙烯酰胺(PAM),去除悬浮物和部分有机物。
气浮系统:通过微气泡去除细小油滴和悬浮物。
深度处理:
多效蒸发浓缩(MVR):将废水蒸发浓缩,回收95%以上的水,回用于生产。
反渗透(RO):进一步去除溶解性盐类和微量有机物,出水水质达自来水标准。
回用与排放:
处理后的水100%回用于冷却和清洗,浓缩液(占5%)作为危废处理。
效果:
COD去除率>95%,出水COD<50mg/L;
悬浮物去除率>99%,SS<10mg/L;
实现零排放,年节约用水成本约120万元,减少危废处理量。
背景:
企业生产锌合金压铸件,废水含高浓度锌离子、油污及脱模剂残留。
废水特点:pH波动大(3-9),Zn²⁺浓度达50-100mg/L,COD 800-1200mg/L,油类含量100-200mg/L。
问题:
锌离子超标导致土壤污染;
油类和有机物影响后续处理设备。
处理工艺:
预处理:
油水分离器:通过重力分离去除浮油。
调节池:稳定pH至中性,防止金属离子水解。
化学沉淀:
混凝沉淀:投加PAC和石灰,使Zn²⁺形成氢氧化物沉淀(Zn(OH)₂)。
絮凝沉淀:PAM促进絮体沉降,去除悬浮物和部分有机物。
生物处理:
厌氧反应器降解大分子有机物;
好氧池利用微生物进一步降解COD,BOD去除率>80%。
厌氧-好氧工艺:
深度处理:
砂滤+活性炭吸附:去除残留有机物和微量重金属。
紫外消毒:确保出水无菌。
效果:
锌离子浓度降至0.5mg/L以下(达标排放);
COD去除率90%,出水COD<50mg/L;
油类去除率>95%,满足地方排放标准。
工艺选择关键点:
预处理:必须高效去除油脂和悬浮物,避免堵塞后续设备。
重金属处理:针对锌、铝等离子需采用化学沉淀或离子交换。
回用需求:若需回用,需结合膜技术(如RO)和蒸发浓缩。
案例启示:
零排放系统适合水资源紧张地区,但需高投资;
分质处理(如将含油废水与含重金属废水分开)可降低成本。
未来趋势:
资源化利用:回收金属离子(如锌)和水资源;
智能化管理:通过在线监测优化药剂投加,降低运行成本。
Copyright © 2017-2025 惠州市玮霖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