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废水主要来源于沥青生产、加工及使用过程中的废水排放,属于高污染、难处理的工业废水。其成分复杂,含有大量难降解有机物、有毒物质及悬浮物,若未经妥善处理直接排放,将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沥青废水主要来自以下环节:
沥青生产过程
蒸馏与精炼:原油或煤焦油在提炼沥青时,产生的含沥青成分的废水。
储存与运输:沥青储罐清洗、管道泄漏等产生的废水。
沥青搅拌站
设备清洗:搅拌机、输送带等设备清洗产生的含沥青、矿物粉的废水。
场地冲洗:施工后场地、车辆清洗废水,含沥青残渣和悬浮物。
道路施工
铺设与维护:沥青路面施工中,混合料残余与雨水混合形成的废水,含沥青微粒和油污。
乳化沥青制备
乳化剂残留:乳化沥青生产过程中,分离工序产生的含乳化剂、表面活性剂废水。
沥青废水污染物种类复杂,主要包括:
有机污染物
高分子碳氢化合物:如沥青质、树脂、芳香烃(苯、甲苯、二甲苯)。
多环芳烃(PAHs):如苯并芘(强致癌物),来自沥青裂解或不完全燃烧。
难降解物质:如聚乙二醇(PEG)、氯化石蜡等添加剂。
COD/BOD:COD浓度可达5000-50000mg/L,BOD/COD比值低(<0.1),生化性差。
无机污染物
悬浮物(SS):沥青颗粒、矿渣、砂石等,浓度常达500-2000mg/L。
重金属:铅、铬、镍等(来自生产设备或添加剂)。
其他污染物
油类:乳化油、浮油(矿物油、动植物油)。
酸碱物质:部分废水pH波动大(如酸性清洗废水)。
有毒物质:沥青烟冷凝物、苯并芘等致癌物。
背景:
企业规模:日均废水量200吨,COD浓度25000mg/L,含高浓度沥青微粒(SS 1500mg/L)。
问题:
直接排放导致周边土壤污染,面临环保处罚;
COD超标(国标≤100mg/L),需深度处理。
处理方案:
预处理:
格栅与调节池:拦截大颗粒杂质,均衡水质。
隔油池:去除浮油(去除率70%)。
混凝沉淀:投加PAC和PAM,絮凝沉淀悬浮物(SS降至200mg/L)。
生物处理:
水解酸化池:将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BOD/COD提升至0.2)。
A/O生化池:厌氧-好氧工艺降解可生物降解有机物(COD去除率60%)。
深度处理:
臭氧氧化:破坏难降解有机物(COD进一步降至500mg/L)。
活性炭吸附:吸附残留有机物和重金属(吸附率90%)。
后处理:
砂滤+消毒:确保出水清澈无菌。
效果:
水质达标:出水COD<50mg/L,SS<30mg/L,苯并芘未检出。
成本控制:年处理成本约120万元,吨水处理费6元,低于委外处理成本(15元/吨)。
环保效益:通过地方环保验收,避免年罚款50万元。
背景:
企业类型:中小型沥青搅拌站,日废水量10吨,含高浓度乳化沥青(COD 40000mg/L)。
问题:
废水粘稠易堵塞管道,传统处理无效;
危废处理成本高(焚烧费用2000元/吨)。
处理方案:
预处理:
破乳反应池:投加破乳剂(如硫酸铝)破坏乳化结构。
离心分离:分离出沥青颗粒(回收率40%)。
蒸发浓缩:
通过负压蒸发使水分汽化,冷凝水回用(回收率90%)。
浓缩液含沥青和盐类(占10%),粘度降低,便于后续处理。
低温蒸发器(50℃运行):
焚烧处理:
回转窑焚烧炉:将浓缩液与沥青燃料混合焚烧,热能回收用于生产。
尾气处理:SCR脱硝+活性炭吸附,确保达标排放。
效果:
资源回收:年回收沥青10吨,节省原料成本5万元。
危废减量:浓缩液处理量减少90%,危废处理费降至12万元/年。
能源利用:焚烧余热供生产使用,年节约天然气费用8万元。
核心工艺组合:
预处理:隔油+混凝沉淀(去除悬浮物和油类)。
生化处理:水解酸化+A/O(提升可生化性)。
深度处理: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去除难降解物质)。
资源化:蒸发浓缩+焚烧(适用于高浓度、高粘度废水)。
技术对比:
工艺类型 | 适用场景 | 优势 | 局限性 |
---|---|---|---|
蒸发浓缩 | 高浓度、高粘度废水 | 回收水资源,危废减量 | 设备投资高 |
生化+物化 | 中低浓度废水 | 成本低,运行稳定 | 需定期污泥处理 |
焚烧 | 含可燃有机物废水 | 减量化彻底 | 需配备专业焚烧设施 |
经济性建议:
日废水量>50吨:优先选择“物化+生物+高级氧化”组合,吨水成本6-8元。
小规模企业:采用“蒸发浓缩+焚烧”实现危废减量,降低处理费用。
沥青废水处理需结合预处理破乳、生物降解、高级氧化及资源化技术,通过案例分析可见:
综合工艺(物化+生化+氧化)适合中大型企业,确保达标排放且成本可控;
蒸发浓缩+焚烧适合高粘废水,兼具资源回收与危废减量;
关键成功要素包括:精准破乳、微生物驯化、浓缩液妥善处置。
Copyright © 2017-2025 惠州市玮霖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