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镀厂废水是电镀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废水,其来源广泛,成分复杂,主要包含以下方面:
1. 废水来源:
镀件清洗水:占废水总量的80%以上,主要来自电镀前处理(如除锈、除油)、电镀、出光及钝化后的水洗环节。镀件表面的附着液在漂洗时带入大量污染物。
废电镀液:包括废弃的镀槽液、退镀液等。长期使用后,槽液中积累其他金属离子或添加剂失效,需部分或全部废弃。
其他废水:
冲刷车间地面、刷洗极板、通风设备冷凝水。
镀槽渗漏或操作管理不当造成的“跑、冒、滴、漏”废水。
设备冷却水:使用过程中仅温度升高,未受污染,可循环使用。
2. 废水成分:
重金属离子:如铬(Cr⁶⁺、Cr³⁺)、铜(Cu²⁺)、镍(Ni²⁺)、锌(Zn²⁺)、镉(Cd²⁺)、铅(Pb²⁺)、金(Au⁺)、银(Ag⁺)等,具有毒性或致癌性。
氰化物(CN⁻):剧毒物质,需严格处理。
酸碱物质:如硫酸(H₂SO₄)、盐酸(HCl)、氢氧化钠(NaOH)等,腐蚀性强。
有机物:如甘油、氨三乙酸、防染盐、醋酸等,以及镀液中添加的整平剂(如香豆素)、光亮剂(如糖精)等。
其他:包括盐类、悬浮物、乳化油、表面活性剂等。
客户背景:
江苏某化工厂,日处理电镀废水500吨。该厂废水主要来源于镀件清洗、废电镀液及设备冲洗等环节,含有镍、铜、锌、铬等多种重金属离子及有机物。
处理工艺:
采用“精密过滤+树脂吸附”组合工艺:
精密过滤: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及大颗粒杂质,保护后续树脂吸附系统。
树脂吸附:利用特种树脂对重金属离子的选择性吸附作用,去除废水中的镍、铜、锌、铬等重金属离子及部分有机物。
处理效果:
重金属离子去除率达99%以上,出水镍、铜、锌、铬浓度均低于0.1mg/L,远低于《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0-2008)限值。
COD(化学需氧量)从治理前的500mg/L降至50mg/L以下,满足排放标准。
无机酸回收率达90%以上,实现资源化利用。
技术亮点:
工艺流程短,占地面积小,自动化程度高。
树脂可再生循环使用,运行成本低。
精密过滤与树脂吸附结合,确保出水水质稳定达标。
客户背景:
山东烟台某电镀企业,日处理电镀废水60吨。该企业废水成分复杂,含多种重金属离子及有机物,原有处理设施无法满足排放标准。
处理工艺:
采用“电絮凝+过滤”组合工艺:
电絮凝:利用电解产生的金属氢氧化物絮凝体吸附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及有机物,形成沉淀。
过滤:通过砂滤及活性炭过滤,进一步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及残留污染物。
处理效果:
重金属离子去除率达98%以上,出水总铬、总镍浓度均低于0.5mg/L,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三级标准。
COD从治理前的300mg/L降至80mg/L以下,达标排放。
解决了企业废水排放不达标问题,避免了环保处罚。
技术亮点:
电絮凝技术无需添加化学药剂,减少二次污染。
工艺简单,操作方便,适用于中小型电镀企业。
过滤系统有效保障出水水质,提高处理效果稳定性。
除上述案例外,还有多种电镀废水处理技术在实际工程中应用:
MVR处理系统:广东某电镀企业采用机械蒸汽再压缩技术,实现废水蒸发浓缩及资源回收,适用于高盐、高有机物废水处理。
SRO+蒸发技术:龙溪电镀园区采用反渗透与蒸发结合工艺,实现废水零排放及中水回用,解决电镀园区污水成分复杂问题。
离子交换纤维技术:宁波某电子有限公司采用该技术处理电镀废水,重金属资源化,污泥减量30~50%,减少占地,提高中水回用RO膜效率与寿命。
技术类型 | 适用场景 | 优势 | 局限性 |
---|---|---|---|
精密过滤+树脂吸附 | 低浓度重金属废水、有机物废水 | 去除率高,资源化利用,成本低 | 树脂需定期再生,产生废液 |
电絮凝+过滤 | 中小型电镀企业,复杂成分废水 | 无需药剂,操作简单 | 电耗较高,絮凝体处理量大 |
MVR处理系统 | 高盐、高有机物废水 | 蒸发浓缩,资源回收 | 设备投资高,能耗大 |
SRO+蒸发 | 电镀园区,复杂成分废水 | 零排放,中水回用 | 技术复杂,运营成本高 |
离子交换纤维技术 | 含重金属废水 | 重金属资源化,污泥减量 | 纤维成本高,需定期更换 |
选型建议:
低浓度重金属废水:优先采用精密过滤+树脂吸附工艺,实现高效去除及资源化利用。
中小型电镀企业:选择电絮凝+过滤工艺,操作简单,成本较低。
高盐、高有机物废水:考虑MVR处理系统,实现蒸发浓缩及资源回收。
电镀园区或复杂废水:采用SRO+蒸发工艺,实现零排放及中水回用,满足严格环保要求。
Copyright © 2017-2025 惠州市玮霖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